燃燒的海洋

燃燒的海洋

燃燒的海洋

内容简介:

「皇國興廢在此一戰……」,日本帝國的興旺就靠這一戰了。從日本視角,彙整出日本戰敗這一方的故事。半藤一利親訪參與這場戰役的人士,採集他們的證言、日記、回憶錄和訪談。「我活下了,你卻死了。這之間什麼必然性都沒有。有的不過只是偶然分隔了生死。然而,因為這個偶然,我們到今天還活著。總覺得很對不起死掉的你……。」

倖存下來的人,是為死者而生,死者卻為生者而死。然而在只有殺人或被殺的戰場,不可能像在承平時期進行反省或分析。在渾然忘我的狀況下,戰爭的正義與不義都沒了。作戰的合理與不合理也沒了。半藤一利筆下的戰鬥景象,不只是震耳欲聾的砲擊、槍擊、轟炸的轟鳴聲而已。當喧囂過去,戰場漂浮著無窮無盡的虛無,那裡有的是滿身是血的死者、嚴重扭曲的鋼筋、彈痕,堆積的血印,還有灰色雲霧的飄流與完全的寂靜。作為追求「戰爭真相」的非虛構歷史文學作家,半藤一利擅長說故事的本領,再次讓這本20萬字的作品,帶領讀者重回1944年10月那個炙熱的太平洋。

雷伊泰島,名留世界戰爭史,成為世界史最後一場艦隊決戰的代名詞。這是世界海戰史上獨一無二,以後也不再會發生的歷史。其涉及範圍之廣,參戰人數之多,戰場、戰況之複雜,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絕無僅有的,也是一場關鍵性戰役,至今令後人讀起來嘆息萬分。

雷伊泰灣海戰,既是大艦巨砲或艦隊決戰思想雄偉無比的告別作,也是裝飾「大日本帝國」最終章的宏偉送葬曲,日本海軍至此走上必然的滅亡之途。

過去,以雷伊泰灣海戰為主題的日本及美國出版的各種書籍,盡是以栗田艦隊(薩馬島海戰)、小澤艦隊(恩加尼奧角海戰)、西村艦隊與志摩艦隊(蘇里高海峽海戰),以及神風特攻隊的戰鬥區分、彙整這場戰役,讀者不易掌握戰場的全貌。本書中,非虛構寫作大師半藤一利,把四場主要戰鬥的過程彙整起來,串聯成一場戰役的角度來解讀全貌。針對戰場雙方各自的動向,宛如棋盤上推演,以一貫生動、驚心動魄的方式帶著讀者俯瞰。

雷伊泰灣是攸關美日勝敗的關鍵一戰,雙方都有輸不得的理由。「不管付出多大犧牲,聯合艦隊都不能讓美軍登陸菲律賓」。投入了所有青春熱情的年輕軍人,明知道不能勝利,卻堅持戰鬥到最後一刻。

日軍傾巢而出,大和號戰艦、神風特攻隊都被派赴戰場,期待士兵的壯烈犧牲,能夠換得日本帝國的長存不滅。「與艦同生,與艦共死」,這是恐怖的物理能量的聚集,也是一心想要摧毀敵人而凝結的意志與悲願,也是精神能量的聚集。參加雷伊泰灣海戰的六十艘艦艇中,最後只有僅僅三艘驅逐艦在終戰時沒有受損而殘存了下來。聯合艦隊真的是戰到最後一艦、最後一兵了。

日本人的作戰計畫就如同在圍棋上的深謀遠慮,細細推敲,他們的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行動。然而,這些計畫並非在平和的情況下完成的,各方經由多種考慮、妥協,最後以最終的目標——打敗美軍為共識,擬定出從四個方向殺入戰場的「捷號作戰」計畫。

然而,走投無路的日本軍方,打算以同歸於盡為目標,因此作戰計畫本身就是要把雷伊泰灣變成是「日本海軍的葬身之處」。這是從一開始就徹底破壞了戰略常識來訂定的自殺式作戰計畫。故栗田健男從雷伊泰灣的撤退,是在整個戰爭中日軍指揮官在戰術層面上最有爭議的決斷。關於這件事的爭論一直持續到現在,不光在日本,在美國也是如此。也為雷伊泰灣海戰留下許多永未解開的謎團。

作者简介:

半藤一利

日本「昭和史著作第一人」。1930年出生於日本東京。1953年,從東京大學文學系文學部畢業。同年進入文藝春秋社。後歷任《週刊文春》、《文藝春秋》編輯長、出版局長專務取締役等職。

著作包括《日本最漫長的一天:決定命運的八月十五日》、《幕末史》、《昭和史》在內超過70部作品。1993年以《這不是漱石先生嗎》獲得第十二屆「新田次郎文學賞」,1998年刊行的《諾門罕之夏》,獲得第7屆山本七平賞。2006年以《昭和史》獲得「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」。2015年更以《日本最漫長的一天》等無數歷史非虛構文學作品,成為讀者不斷追求「戰爭真相」的指引,獲得「菊池寬賞」的肯定。

燃燒的海洋电子书下载:

燃燒的海洋.zip (访问密码:9080)

历史传记

票证里的中国

2023-7-29 10:00:16

历史传记

征服的時代

2023-7-30 10:00:32